认得你姓邱

亲爱的,点击上方蓝字,   老益阳有一句口头禅:认得你,我认得你姓邱!

  这句口头禅,许多人问过我,我也听许多人说过多种版本,由于是流传,原本就会有多种说法。但有一种版本我是在45年前就听过,现考据有关益阳历史史料,结合逻辑推理,窃以为比较正宗,我把它整理出来,以供方家批评。

  45年前,我从知青招工到南县武圣宫饭店做白案师傅,那时的南县武圣宫,是藕池西支注入洞庭湖的主要通道,也是一个仅次于茅草街的轮运码头,是湘鄂的水路连线,每天住店乘船的人不下百人,可算洞庭湖中的一个“大码头”。也是名副其实的“江湖”。

  我的师傅是一位68岁已退休的贺爹,年底,原白案师傅张铁民调到县委做厨师,我是才招工,顶上来就要做正式白案师傅,于是,饭店的周经理便把已退休几年的贺师傅重请出来,不要他干重活,只要他旁边指点。贺师傅早年是益阳人,他的小儿子贺新华就在地区农业局食堂做大厨,贺爹退休后原本住在乡下,现被请回来做我的白案师傅,便只能住在饭店里了。那时,由于打到了“四人帮”,晚上没什么政治学习和活动,而贺爹又人老话多,我们几个才招工的新职员,加上饭店没结婚和住店的客人,每晚总有十多个人,围着餐厅的煤炉,喝着大壶茶,听贺爹讲那过去的故事。

  还是上世纪二十年代,贺爹就在益阳紫鸿春的包子店学徒,到三十年代,贺爹已经是紫鸿春的包子店的当家大厨,在贺爹的话语里,益阳当时是他见到过的最繁华、最热闹的码头口岸,那江湖规矩的严格和讲究,师傅做工的精细严格与顾客的挑剔和批评,也是贺爹这一生认为最具工匠精神的厨艺环境。如他讲的包子的褶子,只能用食指和拇指掐捏。肉包子25个褶子,中间留个小孔显油,而糖包子则只要求16个褶子,封顶不漏糖等,而包子馅,要保证切六剁四,以切为主,这样才有刀口嚼感,而调馅,当时是紫鸿春包子店的不传之秘,主要是鲫鱼汤成鱼冻后调馅,夏天里把鲫鱼汤放到深井里凝鱼冻,包包子时见不到汤水,但蒸熟后化成鲜汤馅,是当时紫鸿春包子的一招鲜,益阳紫鸿春的包子也因此闻名于江湖。

  贺爹讲益阳紫鸿春的包子和白案技艺,无意中,却讲了一条与本文题目相关的故事,为了把“认得你姓邱!”的故事讲完整,这里,还需用一个字来引入展开,那就是“谱”字。谱者,辞海和百度有详细解释,这里不赘述,我的理解即是言、普,讲多数人能接受和普及的知识道理。

  多数人都接触过一种“谱”,那就是去酒家和宾馆里吃饭的菜谱。这个菜谱,今天司空惯见,我们也好理解,但在上世纪初,益阳人对这个“谱”却是陌生的,何以故?原因是这之前益阳人吃饭是没谱的,如满街的小吃,一般饭铺,都是不要谱的,道理很简单,传统的农耕经济是没有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和要求的,具体讲,就是街上卖什么,顾客就吃什么,就像今天的食堂一样。但大码头经济崛起以后,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,益阳的市场经济已经到了鼎盛时期,就国外驻益阳的外事机构就有十多个,故此,“谱”也就大而全了,具体讲,一般的饭铺酒店,都是“有谱”的,这个谱,体现在黑板、吊牌和销售目录上,而有名气的饭庄酒家,则是“靠谱”的,即每张八仙桌上专门放有菜谱册子,一壶清茶。这些有谱和靠谱的饭店酒家,与没谱的区别就是,顾客想吃什么,饭店里就做什么。当年这样的饭店酒家就有十几家比较出名:养性花园、邱鸿兴、仙鹤楼、天然、万春楼、聚丰园、沁香居、九馨阁、醉月、小蓬莱、庆州饭庄等。

(益阳市政协年6月出版的‘文史资料选编’,第页)

  而这从清末就起步的十余家“花园式楼台酒馆”中,既要相互帮衬为益阳在中外游客面前挣面子,但又相互竞争挤兑抢生意,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“邱鸿兴地楼酒馆”,坐落在当时益阳最繁华的公码头附近(也就是后来的涤华楼酒楼),率先打出了一副对联:酸甜苦辣调四海客官口味,东西南北做三江名厨佳肴。横幅:宾至如归。

  这副对联由于在当时的码头戏院附近,一经挂出,便引起了不小的江湖轰动,这对当时江湖饮食业来说,这无疑是在“摆谱”,也是对国内外饮食文化的一种挑战,因为话说得太大太满了,于是,也就出现不少故意挑衅和找茬的,比如,当时就有不少江湖人,故意叫些江湖菜名点菜,如孔明借箭、子龙脱袍、火烧连营、楼上的、楼下的等,对于这种现象,“邱鸿兴地楼酒馆”既然夸下这海口,也不是没几手准备的,一般的江湖客,应付还是自如的,如上面所摆的几道菜谱,无非就是泥鳅钻豆腐、红枣去皮炖肉丸、铁板牛肉带火烧、豆腐、豆渣等,有的你还不要做,只要点出菜的做法,如子龙脱袍你只要问肉丸是大是小,要不要加黄花?顾客就知道你是老江湖,没夸海口,也就作罢。

  但贺爹说的却是一桩不作罢的故事。益阳某大老板请几名苏州客商,酒至半酣,益阳大老板夸海口,说益阳这家邱鸿兴酒馆能做三江四海的名肴,你只要点得出,他就做得像,并且保证是家乡味。此话一出,原本就认为有些夸大其词的苏州客商也就不客气了,顺口点了一盘“四喜饺”。这是一个毫无草莽江湖的菜名,是可以登大雅之堂的喜庆点心,但也足可以考较出厨师的功力,不懂得就无所适从,菜名摆出来后,邱鸿兴酒馆却满口应承。

  而这次邱鸿兴便是请的紫鸿春包子铺的贺爹,贺爹一生精通白案,接到“摆谱”后,用大虾三只梅花肉三两香菇四两黄豆三两,四样做馅,用猪油和香油煎烹,然后配以镇江陈醋加白糖做佐料,当一起端上桌后,苏州客商佩服得五体投地,而且赞不绝口,说比苏州的四喜饺还要正宗,原因是益阳的水清澈,洞庭湖的大虾要比太湖大虾鲜嫩!

  益阳大老板更是有面子,喊出老板邱鸿兴对苏州客商介绍:“这就是益阳最牛饭庄的老板,邱鸿兴!”苏州客商乘着酒意,竖起大拇指:“认得你,姓邱!”

  也就是这个故事在益阳大码头传开后,使许多人对“邱鸿兴地楼酒馆”刮目相看,一时广为传说,但传来传去的结果却是:“认得你姓邱!”

  认得你姓邱!这句口头禅使“邱鸿兴地楼酒馆”火红了几十年,名字也已逐步改成“邱鸿兴花园式楼台酒馆”、“邱鸿兴饭庄”等,但到得民国二十七年()底,快过大年了,一群从武汉会战败下来的伤残士兵到“邱鸿兴饭庄”吃饭,这群伤残士兵从死人堆里爬出来,对国家、人生乃至自己都非常失望,士气十分低落,他们来到益阳这家最有名气的酒楼,原本只想一醉方休,然后回湘西了此残生。但当他们几杯酒下肚后,不知是想到死去的战友还是怀念家乡,有几个人竟然在餐桌上嚎啕大哭起来,这一哭,便有人出来劝止转移话题:“大家不要哭了,我们今天来的是一家益阳最大最牛的饭馆,你点什么他们就做什么,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这家做不像的。”

  这一劝,倒真的止住了哭声,但点什么菜呢?这群上游保靖、芦溪的湘西兵,穷孩子出身,也不知道什么是名菜佳肴,但几个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儿时好吃的湘西桐梓叶发粑粑,于是,不约而同的点了这样一个“下里巴人”的点心。

  发粑粑,按理说,当年益阳的“牛屎发粑粑”江湖闻名,也比这桐梓叶发粑粑好吃得多,但眼下正值隆冬季节,这桐梓叶哪里有?于是,饭店的大厨与小二都出来解释,并提出了用牛屎发粑粑取代的方案。谁知这伙没见大世面的湘西伤残兵却不依:“不是说,只要想得到,你们就做的像吗?我们这些乡里丘八第一次点菜,就把你那牛皮戳破了?要嘛这桌饭免费,要嘛你把那饭庄的招牌拆下来”。

  “邱鸿兴饭庄”多年来见过不少江湖砸牌和取闹的现象,但都因艺高胆大和地头蛇势力摆平了,今天这样一群未见过世面的“乡巴佬”取闹,于是,拿出大势来想唬住:“别无理取闹了,你们只要能拿出桐梓叶来,我们保证能做出来”。“我们是几十年的老招牌了,好多江湖名腿狠人都没闹出名堂来,凭你们几个没见世面的丘八,就想砸牌?真的不认得称”。在老益阳人的眼里,原本就有些瞧不起上游山里人的意识。

  如果真是一般的流氓混混,“邱鸿兴饭庄”的这般拿势倒真能唬住,但这是一伙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伤残兵,与日本人都真刀实枪地干过,况所点的“摆谱”并非故意刁难,是几个人同时想到“妈妈的味道”,你那摆谱中又没提到了季节的问题,只有“想得到就做的像”,今想到了,你却做不到。不但不赔礼道歉,反而拿势压人,这帮原本就挟裹着仇恨的哀兵,又处于半醉状态,哪里会吃这社会正常的一套?凶巴巴地回道:“我们不认得称,我认得你姓邱,告诉你,老子们才真正的姓丘(丘八为兵的代名词)!”说完,一把掀翻桌子,盘盏锅炉尽碎,为首的保靖兵脑壳上还绑着绷带,左手拄着拐,只见他掏出一颗手榴弹,大声呼:“弟兄们,替我把那门牌砸了,楹联也替我砸碎,不让他们在这里挂羊头卖狗肉骗人!”

  于是,十几个人齐发作,见桌椅就砸,门帘早已碎成数截,当“邱鸿兴饭庄”的伙计保卫人员拿着刀杖火棍围上来时,他们那里见过这等阵仗,这些伤残兵有刀有枪,并且是见过血的那种,也只能一下怔住松手,任这些伤残兵行泼撒野。

  当警察赶到制止时,“邱鸿兴饭庄”早已砸得认不出原样,门窗柱子,窗帘壁画、桌椅碗碟都已是一堆杂碎。

  “邱鸿兴饭庄”出现这种惨状,按理说,不管是谁砸的,复原是起码要求,但却坏在这群“丘八”手里,警察把他们带到局里以后,却毫无办法处置,这些都可说是抗日英雄,所拿的枪,是抗战军政府发的,战场上都已经打得没子弹了,益阳县警察无权缴他们的械,而他们有的身上有光洋和手表,解释说是战友的遗托和死者带给家人的,益阳也不敢没收,再看到他们一个个缺胳膊少腿的,这都是为国抗日而牺牲的,稍微处理不好,引发与抗战部队的冲突,打击抗战士兵的士气,益阳警察局会吃不了兜着走的。

  受害人“邱鸿兴饭庄”看到这种情况,也说不出什么,只能认自己这一“邱”与当兵的“丘”犯冲,撞煞了。

  “邱鸿兴饭庄”经此一闹,也不想再复原开张了,日本人已经占领了武汉,眼下正往长沙进发,国已不国,何以为家?年春节前,“邱鸿兴饭庄”正式宣布关门倒闭,据说以后邱鸿兴去了九江,从此下落不明。

  这之后,日本的飞机多次不断地来益阳轰炸,年以后,还两次投掷燃烧弹,“邱鸿兴饭庄”气派的大楼屋也因此付之一炬。当年初日本投降光复时,益阳百废待兴,幸存的人们恍若隔世,在这里再建的便是许多益阳人都知道的“涤华楼酒楼”。

  “涤华楼酒楼”的生意虽也热闹,但远不如以前,原因是益阳许多有钱有势的大老板们,经躲日本的兵荒马乱洗劫之后,或隐姓埋名,或远遁他乡。而人们对这之前的“丘邱砸馆”事件,似乎也已经忘却,原因是这之后日本在益阳不知制造过多少人间惨剧,罄竹难书,“丘邱砸馆”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?

  但“认得你姓邱!”的口头禅却在益阳人不经意的口中保留了下来,以致许多老益阳人都不知道出处来历。

  老汉年8月初

这里是大公湖南旗下大源国学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fanypuan.com/yjbtwh/10852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  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